2025年8月28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》颁布二十年。今(28)日,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市公证协会获悉,目前,重庆已有41家公证机构,年办证量超过30万件。
二十年来,累计出具公证书超600万份,公证文书发往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其中,近5年全市公证机构办证量近200万件。重庆公证行业实现了从传统“证明机构”向现代化“综合法律服务引擎”的蜕变。
公证员在社区普及公证法律知识。
意定监护公证
为独居女性筑起“安全岛”
昔日,“公证”在公众心目中带有距离感。如今,随着重庆公证行业服务维度的系统性拓宽,公证变得触手可及,成为群众身边可信赖的“法律伙伴”。
李女士是一名32岁的设计师,远离父母,独自在重庆生活了八年。去年冬天,她因突发疾病引发高烧昏迷,被邻居发现后送往医院。由于没有直系亲属在身边,医院无法及时获取治疗授权,险些耽误救治。
躺在病床上,恢复意识的那一刻,李女士意识到,必须为自己的“万一”早做打算。
经过多方咨询,李女士了解到“意定监护公证”。在公证员的帮助下,她选择了相识多年、值得信赖的表妹陈女士作为自己的意定监护人,并签订了意定监护协议。
这份协议经过公证处的严格审查和公证,明确约定:在李女士因疾病、意外等原因丧失或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,表妹陈女士有权代她做出医疗救治决定、管理财产、处理日常事务等。
同时,公证员还建议李女士对自己的财产状况进行梳理,将房产、存款等重要资产的管理权限在协议中详细说明,确保监护人的权利和责任清晰明确。
“最多跑一次”
公证事项扩大至140项
公证员在普及公证法律知识。
“意定监护公证”只是重庆各公证机构办理的众多公证事项中的一项。据统计,在推进公证“放管服”改革中,放开执业管辖区域限制,实现各类公证“就近办”。其中,“最多跑一次”的公证事项已扩大至140项。
而公证服务不再局限于公证机构的办证大厅。在企业、银行等场所开设服务窗口,提供代拟文书、代为认证、代为解押、代办房产登记等“一站式”延伸服务;推出“社区公证员”制度,构建公证服务、法律咨询、法治宣传、纠纷调解等“链条式”服务体系;推行“告知+承诺”的“绿色继承”办证模式,全市各公证机构办理“绿色继承”“温情遗嘱”等公证事项年增幅近30%。
同时,通过大力推动“跨省通办”“全程网办”,优化线上自助办证平台,全面推行电子公证书、远程核保等,更是消除了地域藩篱,真正实现了“服务不打烊、指尖瞬间达”。
护航金融市场规范发展
近五年办理金融公证67万件
上游记者从重庆市公证协会了解到,在全面优化金融公证服务中,重庆的公证服务品类由最初的一般贷款业务延展至担保、融资、展期、债权转让等业务,金融公证近五年办理67万件,涉及标的额超4000亿元,年增长率近70%,切实护航金融市场规范发展。
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,构建推广基于区块链技术全市公证行业统一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“行本·公证链”,目前在线存证量超1亿条,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,24小时全天候守护企业知识产权和创新成果,五年共办理知识产权公证事项12万件以上。
而近三年来,全市公证机构共计对接企业上千家,与241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,设立便企服务点236个,涉企公证事项达3.3万件。
另外,重庆多家公证机构积极介入司法辅助事务,通过“公证+法院”模式协同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,有效维护群众权益。
上游新闻记者 徐勤 实习生 李丹 黄千芸 重庆市公证协会 供图
趣操盘配资,线下炒股配资网站,配资公司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